全面解析T321硫化异丁烯极压抗磨剂
一、产品定义与合成工艺
T321硫化异丁烯是一种以硫磺或单氯化硫与异丁烯为核心原料,通过高温高压催化反应合成的含硫极压抗磨添加剂。其化学式表示为 C8H16SxCl(CAS号:68610-51-5),外观呈淡黄色至桔黄琥珀色透明液体,具有高硫含量(40%-46%)和优异的油溶性。
生产工艺的革新性突破:
-
高压法合成:通过催化剂一步合成,实现短流程、低三废排放,硫元素利用率提升30%,产品黏度更低(运动粘度3-5 mm²/s)、气味更小,契合绿色制造趋势。
-
常压法传统工艺:以单氯化硫、异丁烯、硫化钠为原料,经加合-硫化-脱氯反应制得,但面临反应周期长、氯含量控制难的问题。
为什么选择高压法? 因其在保证硫含量稳定的同时,显著降低氯残留(≤0.5%),减少设备腐蚀风险,满足环保标准。
二、技术参数:精准数据支撑卓越性能
T321硫化异丁烯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,核心参数如下表所示:
检测项目 |
质量指标 |
试验方法 |
---|---|---|
硫含量(%) |
40.0–46.0 |
SH/T0303 |
氯含量(%) |
≤0.5 |
SH/T0161 |
密度(20℃, kg/m³) |
1100–1200 |
GB/T13377 |
运动粘度(100℃, mm²/s) |
5.0–8.0 |
GB/T265 |
闪点(开口, ℃) |
≥100 |
GB/T3536 |
铜片腐蚀(121℃, 3h) |
≤3级 |
GB/T5096 |
四球机试验 (N) |
≥4900 |
GB/T3142 |
水分(%) |
≤痕迹 |
GB/T260 |
关键特性验证:
油溶性:5% T321与95%基础油(HVI 150BS + HVI 500SN)混合后透明无沉淀,确保配方稳定性。
极压承载:四球机试验 值≥4900N,远超行业基准,证明其在高压摩擦下的抗烧结能力。
三、核心优势:为何T321成为极压抗磨剂的首选?
-
极压抗磨性能卓越
高活性硫元素在金属表面形成硫化铁保护膜,直接提升润滑剂的抗磨性达30%,尤其适用于齿轮啮合与冲击负荷场景。
-
环境友好与安全性
-
低氯(≤0.5%)、低挥发性(含硫气体<10ppm),减少设备腐蚀与环境污染。
-
闪点≥100℃,符合工业安全标准,运输储存按规范执行。
-
-
配伍协同增效
与含磷氮添加剂(如T304磷酸酯、T307硫代磷酸胺盐)复配时,极压性能提升20%-30%,突破单一添加剂瓶颈。
-
经济性与普适性
推荐加剂量仅1.5%-5.0%,适用于矿物油、合成油及润滑脂体系,显著降低综合成本。
四、应用领域:从齿轮油到金属加工的全覆盖
-
车辆与工业齿轮油
作为GL-5车辆齿轮油的核心极压剂,提供高速冲击负荷下的抗擦伤保护,添加量3.0%-5.0%。
-
金属加工油领域
-
切削油/轧制油:形成化学吸附膜,降低刀具磨损,延长寿命。
-
冲压油/拉拔油:高承载性(≥4900N)防止金属表面熔焊。
-
-
特种工业润滑
-
抗磨液压油:复合使用提升液压泵柱塞抗微点蚀能力。
-
凿岩机油/润滑脂:在矿山机械中提供长效极压保护,添加量≤5%。
-
-
跨界应用创新
塑料工业中作为增容剂,改善聚烯烃材料的耐磨性与加工流动性。
附件下载(1)
推荐文章
-
T309硫代磷酸三苯酯凭借硫磷双活性元素协同机制、纳米级复合保护膜生成能力及跨介质兼容特性,已成为工业润滑升级的核心驱动力。无论是万匹马力齿轮箱的极限承载,还是微米级液压伺服阀的精微防护,T309以数据化的性能边界与全场景适配性,持续推动设备可靠性与能效的革命。
-
硫代磷酸胺盐T307作为第四代硫磷氮极压抗磨剂的代表,通过复酯化合成工艺实现磷-硫-氮三元协同,兼具高承载(磷硫主导)、低腐蚀(胺中和)、长寿命(热稳定性)三大核心价值。其在车用齿轮油、工业齿轮油及特种极压油中的应用,显著降低了重载设备的摩擦损耗与维护成本。对于寻求国产化替代与高性能润滑解决方案的企业,T307不仅是技术升级的抓手,更是成本优化的战略选择...
-
总结:重新定义润滑效能边界 T-306磷酸三甲酚酯通过分子设计革命,实现三大跃迁: 1.安全跃迁:零神经毒性,开启航空/食品机械润滑新纪元; 2.性能跃迁:FZG 12+级极压性+纳米自修复膜,设备寿命倍增; 3.绿色跃迁:全生命周期生物降解率>80%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