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锈剂T706 BTA苯骈三氮唑 缓蚀剂 高效气相防锈剂
T706苯骈三氮唑(BTA)以螯合成膜机制为核心,通过多金属协同防护、高温稳定性及环保特性,成为工业缓蚀领域的标杆产品。其在润滑油中实现低添加量(0.3%)高缓蚀效果,在循环水处理中兼容阻垢杀菌组分,在气相防锈场景提供长效保护,并持续拓展至新能源、可降解润滑油等前沿领域。
相关产品
T706苯骈三氮唑(化学名:1,2,3-苯骈三氮唑,CAS95-14-7/ CAS27556-51-0,简称BTA)是一种杂环有机化合物,分子式为C₆H₅N₃。常温下呈白色至微黄色针状结晶或颗粒,微溶于水,易溶于醇类、苯、甲苯、氯仿等有机溶剂。作为高效金属缓蚀剂的核心成分,T706通过与金属表面形成致密螯合保护膜,阻断电化学腐蚀反应,尤其对铜、银、锌等有色金属的防锈性能突出,同时对钢铁、铝合金等黑色金属亦具显著防护效果。
化学数据
项 目 |
质量指标 |
试验方法 |
外观 |
白色针状 |
目测 |
PH值 |
5.3-6.3 |
GB/T9724 |
油溶性 |
透明 |
目测 |
灰分,%(m/m) |
≤0.20 |
GB/T9741 |
纯度,%(m/m) |
≥98 |
附录B |
水分,%(m/m) |
≤0.15 |
GB/T260 |
终熔点,℃ |
≥94 |
GB/T617 |
湿热试验;H62号铜,d |
>7 |
GB/T2361 |
产品特点
-
卓越的缓蚀性能
T706分子中的氮杂环结构可定向吸附于金属活性位点,与铜原子形成“共价键-配位键”交替的多层聚合保护膜,彻底抑制氧化还原反应。此机制不仅有效防止铜绿生成,对铝、铸铁、镍等多种金属的腐蚀速率降低90%以上,湿热环境中防锈周期可达7天以上。 -
高温稳定性与多功能性
熔点为98.5℃,沸点204℃,在100℃高温环境下仍保持分子结构稳定,适用于高速切削油、发动机冷却液等高温工况。兼具紫外线吸收功能(290-390nm波段),延缓润滑油光氧化降解,减少油泥生成,实现“缓蚀-抗氧化”双重功效。 -
复配兼容性与环保性
与聚磷酸盐、钼酸盐、有机磷酸盐等阻垢剂协同增效,也可配伍杀菌灭藻剂,适用于封闭循环冷却水系统。不含重金属,符合环保油品开发需求,毒性低(小鼠LD₅₀ 615-965mg/kg),在安全储存及操作规范下无需特殊防护。
产品应用领域
1. 润滑油与工业油品
- 防锈油脂:添加量0.05%-0.5%,用于液压油、齿轮油、压缩机油,保护铜质轴承、焊点及合金部件。
- 润滑脂:以粉体形式添加,形成长效防锈屏障,适用于精密机械和轴承加工。
- 特种油液:新能源车热管理油液中防护电机铜线圈,延长冷却系统寿命。
2. 金属加工液与防冻液
- 切削/磨削液:在铜、铝合金加工中防止表面氧化变色,维持导电性及力学性能;在钢铁加工中抑制潮湿环境锈斑。
- 汽车防冻液:添加于乙二醇体系,保护散热器铜焊点,延缓金属腐蚀穿孔。
3. 气相防锈与水处理
- 气相防锈剂:作为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成分,用于密闭包装材料及防锈油。
- 循环水系统:与阻垢分散剂复配,解决冷却塔、换热器的铜管点蚀问题,尤其适用于高氯离子水质。
4. 新兴领域拓展
- 高分子材料:作为聚酰胺、聚酯的耐紫外或抗静电添加剂。
- 电镀与文物保护:表面钝化银、锌镀层,或用于青铜器有害锈治理(1%乙醇溶液成膜)。
使用与储运指南
- 添加建议:预溶解于醇类溶剂后加入基础油,调合温度60-75℃以提升分散效率。
- 储存条件:密封避光存放于阴凉干燥处(温度≤50℃),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。
- 包装规格:20kg/袋,按SH/T0164规范操作储运流程。
评论